星期三, 1月 11, 2006

卦例2 工作

現在貼出來,事情已經應證了,不過這個卦實在太明顯了,所以想把他保留下來.
這是在面試後問的掛,想知道能不能得到這份工作

西元 2006 年 1 月 6 日
雷水解 之 澤水困


父伏於兄弟下 兩者皆弱 對方原本要用別人 但是那個人沒辦法做住這個工作
世強逢空官旺化進神 我拿到這個工作的機會可說越來越穩
卦化六合   結果還是吉利的

結果是 備取最後遞補上 確定遞補的時間是一月九日戌日沖空 

星期日, 1月 08, 2006

WINDOWS 系統清道伕 CCleaner

Windows的使用者常常有個經驗,在剛安裝完系統時,電腦的運作通常會非常的流暢,然而在持續使用一段時日後,就會感到系統的反應越來越慢,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剛開機就會自動跳出某些警告:找不到某某軟體、某某檔案....這些問題,有很大的比率是因為系統登錄檔裡垃圾太多了,只要準備一套系統登錄檔的掃描修復軟體,不需要重灌,只要幾分鐘便回覆原來的樣子。

ccleaner就是一套免費好用的系統登錄檔修復軟體
官方網站:http://www.ccleaner.com/

使用方法也很簡單,而且還有中文介面,安裝部份只要按「下一步」就不多作介紹,安裝後啟動會看到下圖:

ccleaner

清道夫的那一頁也是在幫忙清除一些垃圾檔案,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試試看,總之請選到「登錄檔問題」這一頁,然後選擇「掃描各種問題」

ccleaner2

大約過幾分鐘後,就會看到ccleaner幫你找到一堆問題點,然後當然就是給他選「修復選取的問題」預設值是幫你全選了。

ccleaner3

這時程式會詢問你要不要備份一下,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是備份啦,清除完系統如果發生不正常的現象,只要在備份檔案上點滑鼠左鍵兩下,然後同意匯入,就會回復到沒有清理前的狀態

ccleaner4

最後CCleaner 會把將修改的項目一項一項的詢問使用者,有興趣又看得懂的人當然可以一步一步的按下去,小弟我比較懶散,選擇「修復所有選取的問題」,反正有備份了嘛。

ccleaner5

到這裡,通常要重開機後,才會真正反映出效果來,速度差別有多大呢?必須視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離上次重灌或執行類似程式的時間久遠而定,如果是喜歡試用各種軟體,又很久沒有重灌的人,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吧。

星期四, 1月 05, 2006

Windows WMF 漏洞

連結

事情似乎越來越嚴重,微軟卻仍然慢吞吞的要到下週才釋出更新,真不知道我們交微軟稅是交什麼意思的.

還好,還有第三方的協力者放出修補檔,諸位朋友趕快更新吧

自由,財產權,與公道的起源

不要命的自負 ------ 自由,財產權,與公道的起源

第四節 財產權的各種形式與標的以及其改進 (節錄)
作者 海耶克 (F.A.Hayek)
.....................

不過,在這裡我也許該針對某一特定的財產權形式表示一些看法就當作是在說明,對於怎樣具體畫定最佳的權利組合形式,我們目前所知是多麼有限,儘管我們深信個別財產的一般性原則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那些限定個人對各種資源支配範圍的原則,是經由長期的試誤與淘汰選擇而緩慢形成的,這種緩慢的選擇過程產生了一個奇怪的態度。有一些所謂的知識份子,對於在有效組織實際生產工具方面不可或缺的那些實質財產權,一般來說,一向是採取質疑的態度的。然而,偏偏就是這些人最熱心,最賣力地支持一些非實質東西的財產權,這些財產權大都是最近才被編造出來的,例如,有關文藝作品和各種技術發明的專利(著作權及專利權)

這些財產權(無體財產權)和其他財產權的差別在於:實質東西的財產權,具有引導各種稀有資源發揮最大效用的功能﹔然而,像文藝作品和技術發明這樣的東西,生產他們的那種能力固然也是稀有的,不過一但他們被生產出來了他們便可以被無限地複製或重複使用,這時如果要說它們有什麼稀有性,也完全是法律造成的﹔這樣做,據說是為了提高誘因,鼓勵人們繼續生產出這樣的東西。然而,以法律強制的稀有性來激勵人類的創造力,卻不見的一定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我很懷疑,在我們目前擁有的文學著作當中,我們會因為作者得不到專屬的著作權而失掉哪一部偉大的作品,在我看來,大概只有在一種情況下,著作權的保護還有一些道理可言,那就是像百科全書,字典,教科書和其他參考工具書這些非常有用的作品,如果允許別人任意的翻印,根本就不可能被生產出來。    

同樣的,一再重複的研究到目前(本書出版日期1988)也還未能證明,對於發明授與專利,事實上一定會提昇新技術知識的流出量。相反的,卻有不少理由,顯示發明專利權只會過度誘導研究資源,集中浪費在一些大家都預見得到短期內會找到答案的問題上,因為鑒於專利法的保護,任何人如果湊巧比別人早一步尋得答案,便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享有獨占使用該答案的權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可能是海耶克著作繁體本中譯本中,唯二談到關於無體財產權的段落之一.

大師的文字當然比我清楚百倍,在所有的學者中,海耶克是我一直以來非常欽慕的一位,以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誇稱於世.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同時身兼經濟學者、法學者、政治學者、社會學者、心理學家的他,作品在台灣僅有少數的幾本譯作,可預見的將來也很難想像哪家出版社有興趣作全面性的翻譯,如果要挑戰原文,大師的英文作品向來以難讀聞名,恐怕我無力負荷,只能期望對岸有沒有簡體中文譯本了.

星期三, 1月 04, 2006

槍砲、病菌與鋼鐵

博客來連結

書看完了。我看書很少趕流行,除了必須看最新出版的雜誌刊物與必須趕快弄到手的教科書外,大部分的書籍倚賴的是緣份,往往一本書已經退了流行很多年,我才會在某人、某書店的書架上發現它,總之這本書掛在朋友嘴邊已經很久了,前幾天終於讓我把它看完了一遍。

歷史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其中讓我覺得最有趣的部份,是使用其他學科的工具來研究歷史,傳統的「某某人物」「某時」「做了什麼」是一種很片面的看法,或者說,那只是結果而已,歷史的發展,固然有時候會因為少數幾個人的一念之間,然而更多時候會肇因於更巨大的理由,如黃仁宇的幾本書試圖用經濟、財政的觀點看歷史,又如這一本書,試圖以生物學的觀點看歷史。

本書試圖回答的問題只有一個:『為何白人會在19、20世紀時大獲全勝』,作者認為,不是白人比較聰明優秀,而是環境使大部分地區無法競爭,所謂環境,指的不單單是適不適合人居的問題,還包括這個地區的天然植物,有沒有可供人類馴養,以備食用的品種,如澳洲的天然植物果實跟其他地區比較下明顯較小,不易產生農業,又如蘋果樹必須依賴接枝法才能大規模收穫,對原始人類來說不易很快發現,除了植物以外,有沒有大型、性格溫馴、並且可以讓人類控制養殖的動物存在也是關鍵,這些會影響農業的出現,近一步解放人力,創造大型聚落,以及疾病。

農業畜養的動物以及帶來的人口密集,會創造出新變種的疾病,對於當地人來說固然是種困擾,惟他們還有幾百年、千年讓免疫系統調整的空間,然而這些農業社會的殖民者侵入到其他地區時,當地的疾病與來訪者帶來的疾病,往往會在歷史的背後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歐洲人入侵美洲,與其說是船堅砲利,他們所帶來的傳染病一瞬間滅掉當地八、九成的人口才是更可怕的武器。 類似的觀點在另一本書 「瘟疫與人」有更完整的敘述。

本書以上述內容為重點,另外談到一點政治上的問題,某些新技術可能會因為民族的偏好而採用或廢棄不用,在歐洲,哥倫布有機會向幾百個領主一一宣揚其理念,而最終找到一個願意出資的王室,然而中國僅有一個領導中心,一旦放棄下西洋,則在也沒有人有機會嘗試,許多小國的模式,比較有機會讓新技術出頭,某個國家不用,就會受到鄰國競爭的壓力而被迫改變主意,或終而被吞併。

如果必須對這本書下結論,我想,這本書是本科普等級的好書,雖然晚讀了許多年,仍然收到了些收穫,相當值得一讀。

星期二, 1月 03, 2006

計數器

換了一個計數器
最早用的那一個計數器,前幾天抓狂了,其實因為這家提供的功能非常陽春,想把他換掉也有段時間了,剛好在朋友那看到某本blog架站教學,書裡提及的計數器服務功能還蠻夠用的,但隨之而來的廣告非常礙眼,而且找不到適合版面風格的樣式 (雖說過些時候可能會把版面重新弄一個)

總之現在這一個,看起來簡單大方,而且廣告方式僅僅是在剛開啟版面時秀個小小的圖八秒而已,
如果有需要的人也可以試試看。

http://www.sugoicounter.com

星期一, 1月 02, 2006

取代nero的軟體

http://blog.gslin.org/archives/2006/01/02/282/trackback/

前陣子才在抱怨Nero越來越肥,今天就看到可以取代Nero的軟體,
http://www.cdburnerxp.se/

不過究竟好不好用,我現在一時片刻也沒辦法測試,只能在這裡先作個備份。

賭場期望值與犯罪

連結
我把小說這部份看完了,看完之後有些想法。

賭場老闆在經過期望值的計算後,不管怎樣他都會賺的。
而這個道理,任何受過國中期望值教育的人統統都知道,可是賭場生意還是很好,因為賭客都相信自己的「運氣」特別好,同樣的,犯罪者也會相信自己的運氣,被抓的機會不至於有實際上來的高....

這些是題外話,犯罪成本,破案率這兩件事情本來就是討論犯罪防治時一定會去討論的事情,也說不上什麼新觀念。

不過,你可以在立法的層次自由的調整被抓後的處罰,卻很難去提高破案率。

只在某一個項目上繼續投資,只考慮加重刑度,會有邊際報酬率遞減的結果,對於犯罪的抑制有其極限:大樂透獎金再高,也有些人覺得自己沒那個運氣中,從來不買,倒過來說也一樣。

而且,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犯罪者都會經過計算才動手的,你對亂丟垃圾、闖紅燈這麼作可能很有效,對許多重大犯罪就不見得如此了。


-------------
原文回應連線法律板

星期日, 1月 01, 2006

死刑

忘了在哪裡聽過一段話:到目前為止,亞洲只有日本一個文明國家,中國還是野蠻的社會,台灣雖然已經脫離了野蠻,卻尚未步入文明。

說啟蒙運動、理性主義、個人主義這些名詞都很抽象,在這個地方就很具體了。

西歐發源於啟蒙運動,確立於二戰後的思想是:

「人,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必須被視為人」

德國憲法第一條:人性尊嚴不可侵犯,尊重並保障此尊嚴為國家公權力之義務

「人本身就是主體、目的,不得被視為客體、工具、手段」

「人民之基本權是先國家而存在的,國家只能在一定條件下有限度的加以限制
而無權加以剝奪」

人類有權利原因只有一個:他是人,而不是因為他是社會可以接受的好人,因為他的權利不是社會國家給的,是天賦的。

在這樣思想裡,一個人犯罪要判他刑,理由只有他做了什麼:不是要懲罰他給其他社會大眾看看 ----這是把人當教化的工具;也不是要懲罰他給受害者家屬看看 ----這是把人當心理治療的工具。

相反地,我們的社會則是在某些條件下,我們可以不把人當人,除了殺人犯這個許多人的選擇外,其他很多地方我們也經常不把人當人:例如飆車的青少年,他們不把人當人,我們很多人也是不把他們當人。吸毒者,即便是家裏有錢不偷不搶的,我們也不太把他們當人;毒打孩子的父母,他們把孩子當作發洩的工具;大男人主義的舊觀念,則把妻子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外勞、偷渡犯、我們這個社會在很多情況是不把人當人看的。

當然,不能單單只是拿這件事掛上文明的招牌就要說誰對誰錯,價值往往僅是一種選擇,然而,一個堅持任何情況下你都要把人當人的思想,貫徹到整個社會、政治、教育上的國度,與有條件下你可以不把人當人,當然有時候你也會不被人當作是人來對待,這兩種思想創造出的環境,哪種比較能創造多數人幸福是顯而易見的答案。

可以有條件地不把人當人看的社會,當然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廢除死刑,當然會覺得把犯人關起來是很浪費納稅錢的作法,當然會認為,把犯人一槍斃命,可以「大快人心」,是這個已經不是人的傢伙,最好的用途。

這一點基本文化的衝突,,才是死刑之所以仍受台灣內部廣大支持的基本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