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砲、病菌與鋼鐵
博客來連結
書看完了。我看書很少趕流行,除了必須看最新出版的雜誌刊物與必須趕快弄到手的教科書外,大部分的書籍倚賴的是緣份,往往一本書已經退了流行很多年,我才會在某人、某書店的書架上發現它,總之這本書掛在朋友嘴邊已經很久了,前幾天終於讓我把它看完了一遍。
歷史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其中讓我覺得最有趣的部份,是使用其他學科的工具來研究歷史,傳統的「某某人物」「某時」「做了什麼」是一種很片面的看法,或者說,那只是結果而已,歷史的發展,固然有時候會因為少數幾個人的一念之間,然而更多時候會肇因於更巨大的理由,如黃仁宇的幾本書試圖用經濟、財政的觀點看歷史,又如這一本書,試圖以生物學的觀點看歷史。
本書試圖回答的問題只有一個:『為何白人會在19、20世紀時大獲全勝』,作者認為,不是白人比較聰明優秀,而是環境使大部分地區無法競爭,所謂環境,指的不單單是適不適合人居的問題,還包括這個地區的天然植物,有沒有可供人類馴養,以備食用的品種,如澳洲的天然植物果實跟其他地區比較下明顯較小,不易產生農業,又如蘋果樹必須依賴接枝法才能大規模收穫,對原始人類來說不易很快發現,除了植物以外,有沒有大型、性格溫馴、並且可以讓人類控制養殖的動物存在也是關鍵,這些會影響農業的出現,近一步解放人力,創造大型聚落,以及疾病。
農業畜養的動物以及帶來的人口密集,會創造出新變種的疾病,對於當地人來說固然是種困擾,惟他們還有幾百年、千年讓免疫系統調整的空間,然而這些農業社會的殖民者侵入到其他地區時,當地的疾病與來訪者帶來的疾病,往往會在歷史的背後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歐洲人入侵美洲,與其說是船堅砲利,他們所帶來的傳染病一瞬間滅掉當地八、九成的人口才是更可怕的武器。 類似的觀點在另一本書 「瘟疫與人」有更完整的敘述。
本書以上述內容為重點,另外談到一點政治上的問題,某些新技術可能會因為民族的偏好而採用或廢棄不用,在歐洲,哥倫布有機會向幾百個領主一一宣揚其理念,而最終找到一個願意出資的王室,然而中國僅有一個領導中心,一旦放棄下西洋,則在也沒有人有機會嘗試,許多小國的模式,比較有機會讓新技術出頭,某個國家不用,就會受到鄰國競爭的壓力而被迫改變主意,或終而被吞併。
如果必須對這本書下結論,我想,這本書是本科普等級的好書,雖然晚讀了許多年,仍然收到了些收穫,相當值得一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